疫情散去,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之际迎来了2023年“世界睡眠日”。今年睡眠日的中国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之源”。为了促进民众对睡眠疾病的认识,改善睡眠健康,提高生活质量,3月21日上午9:00-11:00邯郸市中心医院东区呼吸与危重症科二病区医护团队和康复医学科门诊宋福聪主任医师共同在门诊一楼大厅举办公益宣传和义诊活动,传递健康睡眠知识,为“世界睡眠日”和“健康中国”加油。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王慧玲主任和袁改兰护士长带领科室医护人员现场为大家答疑解惑并赠送睡眠科普资料,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很多睡眠健康问题,特别是经常被忽视的“睡眠打鼾”有了新的认识。 副主任胡彦峰、护士长袁改兰、主任医师毛哲哲对前来咨询的每一位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并进行科普知识宣讲。健康睡眠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良好的睡眠具有补充人体能量,增强自身抵抗力,促进人体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休息等功能。
随着“新冠”话题的淡出,大家的生活和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阳康”们大多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遭遇了睡眠障碍的困扰。调查结果显示:33.3%-84.7%的住院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延缓免疫功能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院内感染及入住ICU风险;49%的医务工作者存在睡眠障碍,约19%需服用安眠药;17.65%-81%的普通人群存在睡眠问题。不管是什么原因,对于严重的睡眠障碍患者来说,一定要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并给予适当的心理、认知、药物等联合治疗。
据悉,该院睡眠障碍诊治工作在王慧玲主任带领下于2005年开展,是省内较早开展睡眠障碍诊治及研究的医疗单位之一。经过10余年的发展,睡眠医学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能够规范诊断不同类型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OSAHS )、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征、异态睡眠等,给予治疗指导。所有诊断流程均按照国际标准规范进行,包括人工判读多导睡眠监测及家庭睡眠监测,人工或自动压力滴定技术。通过科学诊断和系统治疗,患者可早日恢复健康睡眠。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是多种慢病的源头性疾病,防控睡眠疾病是阻止慢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是全球睡眠呼吸暂停疾病发病的大国,位居首位,发病人数多达1.7亿。很多人认为睡觉打呼噜是睡的香的表现,其实这是错误的。打呼噜也是一种疾病,医学上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OSAHS ),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打鼾的患者夜间上气道塌陷引起局部气道狭窄,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引起振动,从而产生鼾声,当气道完全阻塞,气流无法进出肺部时,就产生了呼吸暂停。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发生会导致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夜间的反复觉醒,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破坏患者的睡眠结构,可导致心肺血管和其他重要生命器官的病变。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也很常见,会造成儿童白天乏力、易打瞌睡,上课精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也容易引起口腔和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小儿咽炎和扁桃体肥大;儿童张口呼吸会影响面部发育,患儿上唇短厚翘起,牙齿排列不整齐,下颌后缩形成腺样体面容。
中心医院东区呼吸与危重科医学科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呼吁广大睡眠障碍患者增强睡眠健康意识,践行科学睡眠行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供稿:冯文雅/袁改兰 审核:王慧玲)